成都教科院附中学生公寓项目施工现场
任务:一个总纲、六大专题、十大任务是《规划》的总体框架。一个总纲,即成都市“十四五”城市建设规划总纲。六大专题,分别是住房发展、城市更新、公建配套、轨道交通、市政基础设施,以及建筑业高质量发展。十大任务,则分别是“构建科学的城市空间格局”、“持续提升住房供给品质”、“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风貌提升”、“构建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”、“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”、“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”、“开展韧性安全城市建设”、“大力推进建筑绿色发展”、“扎实开展村镇建设行动”,以及“推进政务服务精细化建设”。
在“构建科学的城市空间格局,提升城镇化质量”任务方面,《规划》明确,要做优做强中心城区,强化极核引领;做优做强城市新区,强化动力承载;做优做强郊区新城,强化节点支撑。在“持续提升住房供给品质,稳步推动住有宜居”任务方面,《规划》则提出,要提升住房保障质量水平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,建立保障性租赁住房、公租房、租赁补贴和人才公寓多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。将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,“十四五”期间,通过新建、改建、配建、改造等方式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万套(间),解决新市民、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。优化人才公寓的规划布局,采取商品住房配建为主、集中新建为辅的建设模式,增加人才公寓供应点位和灵活供应时序,满足人才多元化住房需求,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。还将积极发展绿色住宅。推动住房建设绿色低碳发展,降低住宅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。推广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机制,推进绿色住宅购房人验房试点。推进智慧家居、智慧社区建设,建立通用、协同的软硬件体系标准。在“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风貌提升,提升城市功能品质”任务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全面实施片区有机更新行动。以重大项目为牵引,整体推进老城区173个老旧片区成片更新。将补齐老旧片区配套设施。结合城市开敞空间,完善老城绿道系统,强化居住与就业两端的轨道站点覆盖率。将提升街区风貌和环境品质。每年实施城市既有建筑风貌提升不少于13个片区,每年打造特色街区不少于20条。加快街头绿地、小游园建设和老旧公园改造提升,实施锦江公园和一环路子街巷整治提升,实现300米见绿、500米见园。统筹“金角银边”城市空间更新利用,累计打造1000处融合体育、文化、休闲、商业等功能的“金角银边”示范点位。将探索天府文化演绎时代路径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,对街巷肌理、重要建筑、原生树木、记忆节点等应保尽保,以原真形象留住城市记忆。在“构建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,增强市民获得感”任务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将实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精准补短板行动。将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,新建、改(扩)建幼儿园、中小学400所,新增学位30万个,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需求。强化养老服务设施配套,完善社区养老院、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设施,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1万张,加快构建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。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,新增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230个。丰富家门口体育场地设施供给,构建15分钟健身圈,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.6平方米。新建、改造菜市场400家以上,打造15分钟“菜篮子”基本公共服务圈。在“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,引领城市发展格局”任务方面,《规划》则提出,将推动同城化轨道交通发展,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。将优化都市圈铁路运力资源配置,充分利用成渝中线、成都外环铁路等富余能力,加大铁路公交化改造力度,强化远郊区(市)县与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联系,力争2025年底形成“一环七射”公交化运营网络,使成都市境内铁路公交化运营总里程达560公里,有力支持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。将推动西部片区旅游轨道建设,助推乡村旅游发展。在西部片区等中心城区外围合理选择发展中低速磁浮、有轨电车、空轨等制式,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多制式协调发展新格局,助力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建设。推动西部片区旅游轨道交通规划建设,增强机场、铁路枢纽到重要旅游景点“快进慢游”基础设施功能。到2025年末,建成运营有轨电车等中小运量轨道交通70公里,西部片区力争开工建设1个旅游轨道交通项目。将强化轨道公交慢行有机融合,引导绿色低碳出行。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理念,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统筹强化“轨道+公交+慢行”融合发展与高效衔接,构建“轨道引领、公交优先”格局。到2025年末,锦江区、成华区、武侯区、青羊区、金牛区、高新区轨道站点周边50米公交接驳站覆盖率不低于85%。在“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,提高市政设施功能品质”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将加快推进基于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以“新城建”对接“新基建”,整体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。将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。建立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,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业,接入电商、配送、健身、文化、旅游、家装、租赁等优质服务,拓展家政、教育、护理、养老等增值服务,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。在“开展韧性安全城市建设,保障城市安全运行”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将构建弹性基础设施网络。将韧性标准融入城市规划体系,提高城市重要建筑和生命线系统等关键设施设防标准等级,优化防灾减灾空间,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。将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。保护市域生态本底,推进绿廊、绿楔、绿带等生态廊道建设,强化城市生态空间和生态网络的修复保护。在“大力推进建筑绿色发展,促进城乡建设转型”方面,《规划》则提出,将提升绿色建筑质量。推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高品质绿色建筑,鼓励发展超低能耗建筑、低碳建筑。与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实施老旧建筑节能、减排、节水、降噪、雨污分流和管网改造等绿色化改造等。在“扎实开展村镇建设行动,助力乡村振兴发展”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将推广现代宜居型农房。深入开展新型农房建设试点,积极推广轻钢装配式绿色节能的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工艺的农房建设,建成一批“功能现代、结构安全、风貌乡土、成本经济、绿色环保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。在“推进政务服务精细化建设,提升行业治理质效”方面,《规划》则提出,将积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实现项目审批“全程网办”“一网通办”,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、依申请类事项可网办率100%、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事项网上可预约率100%,进一步提高建筑领域行政审批效率。(成都住建)